第一百六十五章 这不是老王吗?-《北宋小文豪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欧阳修跟苏辂比较熟。
    韩琦叫人送来的东西,欧阳修自然没有怠慢,认认真真地看完了,又默契地传递给经常被苏辂逮着请教的司马光等人。
    到休沐日韩琦做局,把欧阳修、司马光等人都邀请过来,一群人坐下聊了聊?    便发现苏辂煞费苦心地研究了他们的过往履历?    把专业对口的部分拆分出来向他们讨教过!
    这小子居然能把这玩意拆成十几份不同的文章!
    不过经苏辂这么一拆,这些变革瞧着倒是不那么惊世骇俗了?    一样样地改过去瞧着未必不能推行开。
    难得可以休息一天?    谁都不太想聊公事,所以韩琦确定大伙都被苏辂找过以后便把《言事书》搁到一边?    重点聊起了苏家这小小年纪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小子。
    聪明的小孩不少见,谁家没个聪慧过人的孩子。
    苏辂的难得之处在于他的聪明不是纸上谈兵?    他的很多想法是有实践意义的。
    这一点?    连许多已经考上进士的家伙都难以做到。
    不少新科进士到了任地还是两眼抓瞎,被任地上的胥吏耍得团团转!
    一席人边分吃茶点边闲聊着,最终一致做出了决定:这么好的苗子,不能让王安石一个人占着。不就是奴役学生?    谁还不被这小子喊一声先生来着?往后有个什么难搞的差使?    不放让这小子跑跑腿锻炼锻炼!
    经过这次小会议之后,韩琦便把与曾公亮他们的讨论方案去给赵祯讲了讲。
    王安石这个变法纲要设计太多方面的内容,不妨先挑拣几样进行试点,试点成功再讨论别的。
    至于谁去负责去搞试点,人选也是现成了?    朝廷筹备着过两年便进行制科考试了,参试人选得提前举荐、提前接受筛选?    这些举荐上来的人选正好可以安排下去历练。
    制科考试跟科举考试不一样,它举办时间不定?    而且考试方式很不一样,不仅得进行考试?    还得在考试前一年定时定量上交策论文章?    交满一年才能够参加。
    因为有这么长一段考核期?    还得按文章质量计算平时分,参加制科的名单自然得早些拟定!
    第(2/3)页